《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全文

导语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保护特许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第25号令]

  第二章特许经营协议订立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授权部门(以下简称项目提出部门)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有关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特许经营项目建议等,提出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

  特许经营项目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安全生产规划等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中期财政规划等,并且建设运营标准和监管要求明确。

  项目提出部门应当保证特许经营项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十条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实施机构;

  (三)项目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实施进度,以及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标准等基本经济技术指标;

  (四)投资回报、价格及其测算;

  (五)可行性分析,即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的分析估算等;

  (六)特许经营协议框架草案及特许经营期限;

  (七)特许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及选择方式;

  (八)政府承诺和保障;

  (九)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后资产处置方式;

  (十)应当明确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项目提出部门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能力和经验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特许经营可行性评估,完善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

  需要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或者开展物有所值评估的,由财政部门负责开展相关工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特许经营可行性评估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许经营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技术路线和工程方案的合理性,可能的融资方式、融资规模、资金成本,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建设运营标准和监管要求等;

  (二)相关领域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主体建设运营能力状况和参与意愿;

  (三)用户付费项目公众支付意愿和能力评估。

  第十三条项目提出部门依托本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建立的部门协调机制,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国土、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对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实施方案可行的,各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别出具书面审查意见。

  项目提出部门综合各部门书面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审定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