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特展攻略
导语 5月18日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有什么特色活动呢?欢迎阅读西安本地宝小编为您带来的2017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特展攻略。
活动名称:王碧云的陶花缘
活动主题: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展丨王碧云的陶花缘
活动时间:2017年5月18日--2017年6月18日
活动地点: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
主办方: 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
艺术总监: 徐国良
策展人: 同建丽
策展助理: 李杰、方圆
第一部分:传统里的面花印记
据高承《事物纪原》一书记载,面花起源于汉唐作为祭祀供品。到宋代,面花艺术发展更为兴盛。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翔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民俗生活,从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各种面花已经和生活中的岁时节令密不可分了。
《石榴娘娘》 石榴花寓意“多子多福”,小鱼儿寓意“年年有余”!此种作品在农村是娘家人送给结了婚女儿的祝福礼物,祝福她“多子多福,年年有余”。
《童男女》 娘家人送给结婚女儿的礼物,女孩带着同心锁,男孩带着长命锁,女孩怀抱着鸡,男孩怀抱着羊,代表着吉祥如意!
《艾虎》 是传统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亦辟邪”。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最具特色。 关中女儿回娘家也会带上艾虎,雄艾虎头上有“王”代表家庭有人呵护;雌艾虎头上有花,代表幸福美满。
第二部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假如传统文化只是传承,就不会从中体现艺术创作者的智慧; 王碧云奶奶到了创作后期,大量的记录了当下的一些生活痕迹和她的生活记录。
《野猪家族》 大小不同的一群野猪就好像一个野猪大家庭一样,从侧面看去就好似正在往前狂奔。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活泼的造型,通过陶泥质朴、自然的质地,使原本凶悍的野猪也多了一份温顺和可爱。
《猴登科》 ,创作于猴年(2004年),“登科”是高中科举的意思,整组作品采用写意和拟人的手法,祝愿大家在猴年官运亨通,财源茂盛,节节高升,成双成对,连年丰收。看看猴子那悠闲、惬意的神态,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赞美,和创作者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三部分:驻村期间的创作与国际陶艺交流
王碧云老人1998年驻陶艺村创作的十余年期间,正是富平陶艺村蓬勃发展的阶段。期间先后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当代国际陶艺家在富平创作,他们的技法和思想,艺术表达方式,与同时期创作的王碧云各自不同,又彼此产生新的交流。
荷兰陶艺家阿良·雷斯和王碧云共同创作陶艺作品
澳大利亚陶艺家珍妮·帝布斯和王碧云一起创作作品
荷兰陶艺家汉斯 Hans的陶花作品
现当代陶艺的兴起与发展源自于四大主根: 陶瓷历史的传承,现代科技的发展,主流美术的影响与全球化的大众文化。现代陶艺主干又产生了许多分支:实用性器皿类,建筑壁画类,纯艺术雕塑类,主流美术、当代艺术的影响与渗透。
王碧云的陶花系列源于秦东生活的实用性,在创作上又属于纯艺术雕塑; 她的舞女与野猪类创作期间,与国际艺术家交流产生新的思想,又和20世纪的主流美术、当代艺术产生共鸣。
博物馆需具备前瞻性收藏的眼光,才能将历史长河中有意义的艺术作品存留、呈现。
王碧云
1939年—2015年
王碧云生于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莘野村,十几岁时开始随奶奶学习做面花。于2010年获得“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富平陶艺村创作达十多年。因为“面花”原材料的难以储藏,王碧云老人在富平陶艺村陶艺工作期间,用陶土捏制的面花,是陶艺村的创新之举,保存并拯救了民俗文化。原汁原味的莲花童子、意象而神似的十二生肖等等,这些造型独特、富有民间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关中面花,以更易保存、更易流传的陶艺的形式出现,传统技艺与文化再生使人耳目一新,而且拯救和保存了面花这种珍贵的民俗艺术。此次展览,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特别甄选了四十余件王碧云的陶花艺术作品,为广大观众经典演绎传统文化与现当代陶艺之碰撞。
详细地址: 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园南门唐市(曲江书城正对面院内,电话:029-85412055)
媒体支持: 陕西电视台、西安教育台、雅昌艺术网、中国西部开发网、艺指禅艺术网、网易陕西